9月1日晚,黄浦江畔,世博黄浦体育园内安全配资平台,新裤子乐队一首《生活因你而火热》,引得现场观众齐声高唱,将现场氛围推至高潮。
随着落日音乐会终场大合唱歌声飘散,第二届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缓缓落下帷幕。8月23日至9月1日,作为“上海之夏”的七大标杆项目之一,它将200多场活动搬到一座城市的街头,带动平台创作者、商家、买手、主播等多元主体共创,与上海多元、开放、创造的城市文化深度交融。
“马路生活节是小红书社区在线下的具象呈现,是社区青年人蓬勃创造力的集中体现。”小红书社区市场部负责人白板表示,希望马路生活节能进一步促进青年文化蓬勃发展,探索青年消费业态创新,为小红书社区、用户、城市、社会都带来更深、更远的价值。
“共创”促青年文化多彩
去年,400个小红书品牌及商家参与马路生活节,超过20万人参加线下活动体验。今年,小红书App线上报名活动人数近30万人次,线下活动吸引近60万市民游客参加体验,有近3000位小红书创作者参与。
精彩的活动,欢乐的氛围,推高了大众参与的热情。在白板看来,本届马路生活节活动丰富多彩的“秘诀”,是引入小红书社区的创作者、商家、买手、主播、用户乃至游客共创。“大家碰撞创造力,迸发生命力,将马路生活节每个细节合力落地。”
今年最大的“显眼包”当数黄浦江上、东方明珠塔下的巨型艺术装置“鸭马路”。这个20米高的活动吉祥物,寓意“快乐分享,美好生活”。它音同“压马路”,源自2023年兴起于上海、风靡全国的Citywalk潮流,象征着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活力与探索精神。
《2024上海青年城市文化创造趋势报告》显示,2024年,上海是最喜欢“溜溜”的城市。“溜溜”不仅代表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步行探索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,已经成为在上海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城市文化元素。
塑造更“溜溜”的氛围,是本次马路生活节的重点。今年参与活动的小马路,跨涉黄浦、徐汇、静安、长宁、杨浦等多个区,主题和活动相较去年更加丰富,涵盖逛吃、爱乐、爱玩、发光、秀场等5个主题。过去10天里,愚园路、汾阳路、淡水路、南昌路等八条小马路上,走进店铺消费互动并“集章打卡”,成为人们排队参与的热门活动。
在发光小马路——淡水路上,小红书博主写下的诗歌被印上白色T恤,挂在独具上海巷弄特色的晾衣杆上,行人抬头便可看到诗歌掩映的景象。
一对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在这里排队打卡,他们是上海人,小时候过年常去逛庙会。“这两年,马路生活节成了我们年轻人的夏末新庙会,祈福活动也从上香变成了集章打卡。但不变的是快乐,孩子们拿到生活节周边礼物很开心,就像小时候在庙会套圈套到小玩具一样。”
不仅仅是集章打卡,小马路上独特的装置设计和丰富的街头活动,也吸引了许多人。黄浦江畔的吹吹风市集上,许多商家都推出了“马路生活节限量版”和“吹吹风市集首发”产品,并策划各种互动环节,传递自己的产品理念。
比如有商家设计的“红绿灯冰沙”,就和马路生活节海报上的红绿灯呼应;生活方式品牌HEADACHE,思考马路上的头疼时刻,以“路障”为元素做整体设计;还有精酿品牌带来了现场套圈赢啤酒的活动,非常受欢迎。
音乐,也是今年的一大主题。8月27日傍晚,汾阳路上海音乐学院对面的一个小小街角广场,十位小红书的创作者聚集于此,为市民献上了一台“转角音乐会”。
吉他、小提琴、大提琴、竹笛、古琴、唢呐……中与西的碰撞,流行与古典的结合,吸引周围居民和过路人的注意,送外卖的小哥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摄,路过的4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也趴在窗户上倾听。
“能够回到母校附近为邻里们表演,是一种特别的经历。”当晚的演出者之一——笙演奏者王世杰认为,这样的活动不仅让音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,也让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展现。
更为热闹的落日音乐节,连续三天将线下氛围推向新的高潮。在热情的夏日,新裤子、回春丹、后海大鲨鱼等知名乐队,与小红书社区备受欢迎的青年音乐人,共同呈现了三场风格十足的音乐盛宴。其中,琵琶乐手刘家良和二胡乐手陈度备受欢迎,他们带来的电子国风曲目,既有传统民乐的悠扬,又有青年人喜爱的高燃,成为音乐会的热点之一。
“‘马路生活节’将小红书社区有着蓬勃创造力的青年文化带到了线下,并与城市真实生活相结合,令城市的青年文化更加丰富多彩。”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说。
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
活动期间的两个周末,每当夜幕降临,世博黄浦体育园的吹吹风市集开门迎客,一百余家摊位前很快聚满了熙熙攘攘的市民和游客。“虽然我们家在上海有很多人知道,但很少遇到这么集中的人流。这次特意带来两个新款,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。”精酿饮品摊位风味堂工作人员说。
通过“种草”这一平台特质,小红书正在线上线下各个领域拉动消费。年轻用户在生活社区平台发现其他用户的分享,比如一个小众旅游目的地或好吃的餐厅,随即去线下“打卡”消费,再回到生活社区分享消费体验并引发“社区互动”,推动其他用户去线下消费,后者又进行更多的线上分享,形成线上生活方式“种草”与线下消费“拔草”相互促进的正循环。
本次马路生活节,是构建体验式场景,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的又一实践。数据显示,主题小马路活动拉动商家销量,工作日平均增加20%—30%,周末有些店铺最高可增加50%。
“市集的摊主们基本都是小红书电商、买手品牌和本地生活商家。”吹吹风市集主创卓然介绍,他们此前和粉丝、消费者更多是线上互动。这次来到市集,除了拉动营业额,也非常希望了解用户真实想法,通过有趣的互动、真诚的交流,吸引一批新用户。
市集商家、潮牌HEADACHE不放过每一个和消费者沟通的机会,主理人向每个感兴趣的顾客详细介绍着品牌理念:“HEADACHE,头疼,传递的其实是幽默和调侃自我的年轻人文化,幽默背后是自信,很符合上海青年的气质。”
在玲姐海鲜火锅的摊位上,市民徐女士为母亲点了一根卤鹅翅,厨师贴心地送了一根,让母女俩都能品尝。厨师介绍说:“玲姐海鲜火锅在消费者心目中偏高端,希望通过市集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精心制作的食材,让他们有机会到店里坐坐。”
市集商家、拾米面包的创办者孙华曾是航天工程师,因为对烘焙的热爱转行开了面包店。他希望通过马路生活节把这个爱搞创意的面包品牌推给更多年轻人,为此他专门为马路生活节设计了一批小红书表情包面包,成为市集的热门商品。
在小马路上,商家们也同样设计了丰富的互动活动,将马路上增加的人流吸引到店铺转为客流。生活方式品牌GOODBAI今年第二次参加马路生活节,他们设置了热门产品“蓬蓬鞋”的体验活动,吸引用户体验后在小红书发笔记进行传播。“马路生活节可以遇见很多真实的人,以比较真诚的方式在各种线下场景和他们产生联系。”
“这些商家不仅是线下实际的参与者,也是小红书线上社区的内容创作者,他们在线上以内容吸引用户并互动,线下则与粉丝和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渠道,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。”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轶看来,从线上交互,到线下承接安全配资平台,再到线上传播,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更能促进消费者种草品牌和商品,带来长期消费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炒股网观点